光伏行業是啥樣的?
關鍵在那塊太陽能電池板的制造。
用網上的大白話說,原始的材料是硅,硅是從硅礦提取出來的。
有了硅礦不能直接用呀,都是一堆笨石頭,要把硅石頭變成純凈的硅料。
笨石頭變成了純凈的硅料,也不能直接用,要放進一個專用的設備硅晶爐里面煉制,類似于煉丹爐。
再把煉好的硅晶,用金剛線切割制作成硅片,激光雕刻出硅片上面的條狀線條。
有了能用的硅片之后,需要做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電池片,然后組裝成一塊更大的電池片。
就是圖片上這種:
這么大一個電池板,為了防止風吹雨淋,是不是得像你的手機一樣,貼個膜?
膜貼好,再搞個玻璃蓋上去加強保護一下。
這時候有了電池板,太陽一照就有電了,但這個電是直流電。
我們生活中要用的是交流電,需要外接一個逆變器轉換一下才能使用。
無論是硅片、電池片、光伏玻璃、膠膜、組件,光伏行業哪一個環節的技術壁壘都不算高。
所以新玩家想要切入哪一個環節,其實都并不困難。
我搜集匯總了下,光今年上半年,新入局光伏行業的零經驗跨界上市公司就有很多。
比如不但有我們熟知的海爾、美的、TCL、中興通訊,這些大企業。
還有賣玩具的、賣牛奶的、搞房地產的,甚至連養豬的也參與其中。
看到這兒,可能有小伙伴納悶。
為什么這么多上市公司擠破頭入局光伏?
有的是看中光伏行業發展確實不錯,有利可圖,想贏得跨界先機。
今年上半年光伏行業的數據,同比增速達到45%以上。
其他行業如果能達到20%都算很不錯了,大部分行業通常和經濟增速不相上下,5%左右。
此外國內光伏概念板塊的上市公司,今年一季度有超過6成公司同比實現凈利潤增長,3成公司凈利潤翻倍。
簡直像是開了印鈔機在賺錢。
所以有的上市公司,會把光伏當成逆天改命的財富密碼。
比如有“拖鞋大王”之稱的港股上市公司,寶峰時尚。
因為制鞋主業經營萎靡,2014-2020年連續6年虧損。
后來公司從2020年開始進軍光伏領域,成功開發了一項新技術,并跟多個企業簽下大訂單,實現了盈利。
取得成功后,寶峰時尚宣布徹底轉型光伏,改名叫金陽新能源。
股價也從之前不足1港元,飆漲到10港元附近。
上演咸魚逆襲翻身。
上面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名單里,我發現同樣有不少來自“夕陽行業”,甚至出現經營危機的公司。
比如地產行業,曾經的四川“地產一哥”藍光發展。
作為30多年的老牌房企,2019年銷售額突破千億大關,2021年卻開始出現債務危機,公司一度瀕臨退市邊緣。
從巔峰到危機,只間隔短短1年。
急需找到新的盈利點,所以跨界光伏成為了藍光發展的救命稻草。
他和另一家做建筑類業務起家的廣東歐昊,一起合作成立了一家光伏公司。
消息一出,資金炒作聞風而來,股價接連三個漲停,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。
不過藍光發展表示,相關資源及技術人員尚未配備,尚無合作項目,后續存在著不確定性。
然后股價立馬急轉而下。
說白了,現在看有點兒蹭熱點嫌疑。
雖然有心抓住光伏這根救命稻草,但3000萬認繳金能不能拿出來還是個問號。
這一大批新玩家,扎堆進軍光伏行業。
小伙伴有沒感覺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,從最早的互聯網,到集體造車、養豬,再到之前的元宇宙。
我不禁聯想起曾經PPT造車、PPT養豬、PPT元宇宙的盛況。
稍微解釋下,就是畫餅的代名詞。
比如PPT造車,是說那些一款量產車都沒有。
但是做出來的新車發布會PPT吹的很厲害,能夠吸引投資的企業。
宣布進軍光伏的上市公司當中,肯定有并不是真心想跨界。
只是單純釋放利好畫個餅,拉抬股價吸引散戶入局。
上市公司跨界熱門賽道的例子幾乎每年都有,最終能成功的卻并不多。
所以我國現在雖然正處在能源轉型期,不過對于投資,我們還是謹慎點好。
如果小伙伴也贊同,讀完記得點個贊點個在看呀。
PS.
今天上午有個預料中的好消息~
LPR降息啦,一年期和五年期雙雙下調。
一年期LPR,從3.70%下調到3.65%;
五年期LPR,從4.45%下調到4.3%。
出手降5年期,目的在于穩樓市。
我們的房貸可以少還了!
比如商貸100萬貸款30年,等額本息能少還利息總共3.19萬元。
降1年期,目的是刺激信貸,帶動經濟修復。
Contact: 陳先生
Phone: 13418582027
E-mail: solarcarry@126.com
Add: 深圳市龍華區大浪街道華榮路德泰科技園8棟